2024-03-29 07:16:59
2023第八届中国设备管理大会火热招商中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工信部24个司局明年重点工作和思路抢先看!
行业资讯

工信部24个司局明年重点工作和思路抢先看!

2017/3/24 11:41:52   关键字:工信部24个司局明年重点工作和思路抢先看!   来源:

2016年12月26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之际,中国电子报独家约访了工信部24个司局长,请他们详细畅谈了2016年工作情况和2017年重点工作与思路。

独家干货,深度好文!

(本文包括科技司、运行监测协调局、中小企业局、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安全生产司)

科技司: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 陈因

 

图为动力电池战略发展研讨会暨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成立大会现场

2016年,科技司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围绕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进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产业创新工作取得新成效。

2016年主要工作

一是实施创新中心工程,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按照《中国制造2025》总体部署,与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编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出台《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 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统筹推进国家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首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于6月正式成立。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进入创建阶段。各地方积极探索建设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目前,北京市、江苏省、湖北省和广东省已经开展了19家省级创新中心的培育工作。

二是加强发展规划引导,构建产业创新体系。召开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创新大会,推进全系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编制《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年)》。联合财政部新认定69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对2013年已认定示范企业开展复核评价,通过79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总数达到425家。新认定28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总数达到53家。

三是参与科技体制改革,推进产业创新发展。推进科技重大专项管理改革,加快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改建工作,会同科技部落实科技支撑《中国制造2025》重点任务。加强5G发展战略研究,推动与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深化5G交流合作,联合欧、美、日、韩产业界在华举办第一届全球5G大会。编制《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2020年)》,加快物联网优秀成果和案例应用推广,支持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等基地建设,成功举办首届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印发车联网创新发展方案,加快制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共建车联网测试基地,推进中德车联网合作。

四是落实标准改革要求,服务产业发展需要。整合精简3052项强制性标准、启动了4万项推荐性标准复审。围绕产业发展重点批准发布了2275项行业标准,完成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核心标准和20项集成电路领域军民通用标准的制定,启动了数字化车间、工业云等一批智能制造核心标准的研制,进一步优化完善了标准体系,发挥了标准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规范、指导和引领作用。支持176项由我国主导的国际标准,其中50项已正式成为国际标准,进一步提升我国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是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夯实产业技术基础。编制《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知识产权推进计划》,指导企业组建移动智能终端知识产权联盟,推动筹建集成电路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建立知识产权风险协同防御和应对机制。制定《制造业创新中心知识产权指南》。开展产业知识产权协同运用推进行动,指导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推动知识产权政策与创新政策对接。面向《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部署开展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申报工作,2016年确定19家单位入选首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名录,涵盖机械、电子、通信、化工、有色、轻工、建材、航天、航空、冶金、纺织11个行业。开展工业和通信业计量工作,推动构建行业计量工作体系,安排行业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项目104项。推荐国家科技奖励项目25个,开展科技成果鉴定24项。

六是加快质量品牌建设,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联合编制《促进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专项行动指南》《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组织开展质量升级活动。新核定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23家,引导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为工业企业开展质量改进咨询和诊断服务。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在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领域解决关键部件可靠性等非竞争性共性质量技术问题,推动形成技术应用的扩散机制。持之以恒地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新增质量标杆33项,企业采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意识不断增强。积极开展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示范工作,2016年确定了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76家,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单位38个、区域品牌建设示范单位6个,形成了一批区域品牌建设示范经验,对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7年工作思路

2017年,科技创新工作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坚持把创新摆在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质量第一,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加快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一是统筹推进国家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围绕《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加快布局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指导和鼓励各地结合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开展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组织实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年)》。联合财政部继续开展2017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做好已认定示范企业的复核评价,扩大示范企业辐射影响力度。组织实施2017年工信部重点实验室认定工作,加强对已认定重点实验室管理。聚焦产业发展未来2~3年内亟需解决的关键共性技术,修订《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7年)》。

二是加快推动科技支撑《中国制造2025》,推动部署《中国制造2025》相关领域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完成工信部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改建工作。积极参与“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推动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等重大项目工作启动实施,促进其与产业发展紧密衔接。加快融合性领域高技术发展,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统筹协调5G推进工作,深化5G国际合作。持续推动物联网技术、产业、标准发展,推动在重点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加快车联网创新发展,推动车联网标准体系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和试点示范等工作。

三是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工作,落实提高质量标准工作,组织实施制造业标准化提升计划,重点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工业基础等标准化提升工程。进一步加快国际标准的转化工作,提升标准国际接轨程度。加大对我国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支持力度,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的话语权。推进标准化工作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

四是推动建立联合保护、风险分担、开放共享的知识产权协同运用机制,开展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和协同预警机制建设,鼓励引导知识产权专业机构面向产业链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继续推动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开展重点领域计量校准、试验验证共性技术研究。支持和鼓励建立形式多样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支持部属高校和各地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对接展洽活动。

五是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技术。组织一批行业非竞争性质量共性技术问题攻关及应用推广项目,提升工业产品的实物质量水平。不断创新工业企业品牌培育组织方式,规范引导更多服务机构参与企业品牌培育工作,加强对质量品牌信息平台建设工作的指导,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围绕提升制造业竞争能力,持续推进工业企业品牌培育和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示范工作。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按照年度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和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创新大会的部署,齐心协力,开拓进取,扎实推进创新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运行监测协调局:创新工作机制,推进运行监测协调工作再上新台阶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 郑立新

 

2016年主要工作

2016年,运行监测协调局按照部党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部中心工作,以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政策落实为主线,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着力加强运行监测分析、企业减负、应急保障等综合协调工作,持续推进“大运行、大平台、大服务、大提升”体系建设,各方面工作再上新台阶、新水平。

(一)全力推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工业经济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年初苗圩部长主持召开全系统电视电话会议,对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工作进行动员部署。会同各有关部门将国务院部署的28条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重点工作分工方案进一步细化为92条具体政策和工作措施。按照国办统一安排,会同有关部门对工业稳增长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加强对地方工业稳增长工作的引导,建立分地区工业增速、效益和投资情况月度通报制度。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工业稳增长取得明显成效,今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前10个月实现利润同比增长8.6%,预计可完成全年预期增长目标。

(二)不断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工业通信业运行监测分析制度。进一步完善国家工业运行重点联系城市运行机制,认定了首批40个国家工业运行重点联系城市,形成了我部和重点工业城市之间通畅的联系渠道。“国家工业运行重点联系城市”专题专栏已正式在部门户网站运行,多数城市已在专栏上发布推介材料。为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水平,启动部工业经济分析专家咨询工作机制,组织成立了由42名知名专家组成的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开展咨询分析活动。开展工业企业问卷调查。修订和完善了信息产业三项统计制度,进一步推进信息通信业、软件业和电子制造业运行监测平台建设。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形势和工业通信业运行情况,强化形势分析研判,加强美联储加息对工业经济影响、制造业降成本等重大问题调查研究,及时形成专题研究报告,为中央决策提供支撑。

(三)将降成本和减负担工作紧密结合,推进企业减负工作迈上新台阶。牵头组织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推动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清理规范涉企保证金工作方案经国务院同意后组织实施,推动各地深入开展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取消和减免行政收费190多亿元,发现查处各种违规收费超过10亿元,通报了一批违规行为。推动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试点示范,降低电价,今年以来各省电价平均降幅超过4分/度,已有超过2/3的省份开展了直接交易,取得较好成效。

(四)营造培育应急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主动推进WTO事务性工作取得成效。在发展应急产业方面,编制了应急产业培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应急产业纳入国家应急体系、医药、防灾减灾、卫生应急等相关规划,加快与相关行业融合发展。制定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储备基地管理办法,启动第二批示范基地申报工作,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组织年度应急产业推进大会、西博会应急产业技术和装备展、应急专用车辆国际研讨会和中德应急产业高层论坛,引导广东、山东等18个省级政府出台实施意见,初步形成了支持应急产业发展的国内外良好环境。编制完成工业动员“十三五”规划和重大课题研究等。在推动WTO及多(双)边谈判方面,继续组织参加了中美、中欧投资协定、中日韩、RCEP等谈判,完成了WTO对华第六次贸易政策审议等工作,我们提前沟通情况、全方位研判形势,争取工作上的主动,最大程度维护产业核心利益。

2017年工作思路

2017年,运行监测协调局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部署,进一步优化运行监测预测和保障协调,切实推进降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培育应急产业发展,努力实现工业通信业持续平稳运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打造作风素质过硬队伍。在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基础上,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向习近平总书记无私无畏的意志品质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勤政务实为民的公仆情怀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改革创新精神看齐,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切实抓好支部建设,继续强化思想政治和理论学习,特别是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导我们运行监测协调工作实践,培养勇于担当、作风过硬、善打胜仗的队伍,为推动工业通信业稳增长调结构各项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二是密切跟踪形势,加强对重大问题和政策的研究,推动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发展。继续抓好已出台政策措施的执行,加强政策进展情况跟踪,做好实施效果评估,及时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继续做好工业生产、效益和投资的通报工作。做好经济运行重大问题跟踪研究和政策储备。加强对工业通信业发展环境和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和分析,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三去一降一补”任务,《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点工作,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三是进一步推进运行监测系统和工作体系建设。继续做好工业企业问卷调查工作,扩大问卷企业户数,力争2017年超过万户。进一步完善国家工业运行重点联系城市工作机制,推动开展根据城市工业特点的运行监测分析试点示范工作,适时启动第二批认定工作。完善信息通信业和软件业监测体系,加强新统计方法和统计制度的研究,开展互联网统计试点工作,探索补充反映新经济、新动能的指标。充分发挥好工业通信业行业协会、重点城市、重点联系企业和工业经济分析专家咨询委员会作用,为全面科学把握经济运行情况和开展分析判断提供重要参考。

四是持续推动减轻企业负担。继续发挥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的牵头作用,重点围绕降成本工作,通过督查检查和政策宣传,进一步推动各项惠企减负政策的落实,增强企业的获得感。持续深入推进涉企保证金的清理规范,推动建立涉企保证金清单制度,减少对企业不合理的资金占用。拓展涉企收费清单查询系统功能,完善企业调查和举报平台,打造全国减轻企业负担系统服务企业的综合平台。继续开展全国企业负担调查和第三方评估工作,摸清企业的负担情况和政策诉求,强化对企业负担问题的督办机制,将服务企业工作推向深入。

五是大力发展应急产业,做好要素协调和电力需求侧管理。组织开展第二批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发布应急产业统计分类目录,发布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储备基地管理办法并开展首批认定,制定加强企业应急管理指导意见,开展应急管理示范企业创建工作。持续推进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工作,做好企业园区和技术产品的示范推广工作,探索建立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规范指南体系,推动建立系统管理平台。落实《工业动员“十三五”规划》重点任务,积极推动发布《国家级工程机械动员定点企业目录》。继续开展工业物流相关工作。

中小企业局:营造和优化“双创”环境,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 马向晖

 

图为第十三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国际产业合作与投资对接洽谈会现场

2016年主要工作

中小企业是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在增加就业、促进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具有全局和战略性的重要意义。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创业创新、加大融资支持、完善公共服务、推进交流合作,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抓好政策落实,着力改善中小企业政策环境。充分发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机制作用,印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机制及领导小组2016年度工作要点,涉及18个部门71项工作任务,并抓好督促落实。印发《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并开展宣贯解读和组织实施工作。配合全国人大做好《中小企业促进法》修订工作。推动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投入运营,目前,实体基金聚焦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投资领域涵盖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互联网新媒体及信息技术等多个行业,所投项目地区基本覆盖全国。与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开展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城市示范工作,北京昌平、河北唐山等15个城市入围第二批“双创”基地城市示范。与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共同推进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改革工作。与民建中央、河南省人民政府在郑州联合主办了2016中国(河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与中央统战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工作的意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开展“互联网+”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培育行动,召开2016年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信息发布会,举办中小企业信息化论坛,支持大型信息化服务商面向中小企业开展研发设计、经营管理等系列服务,研究起草《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指导意见》。开展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遴选公告工作,修订发布了新的基地管理办法,经各地推荐、专家评审、向社会公示,公告了第二批99家国家示范基地。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推动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工作指导。积极参与2016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着力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会同国家知识产权局继续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研究探索智慧产业集群培育工作思路。

(三)加大融资支持,推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全面贯彻国务院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我部与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签署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协议》,总结推广政银合作模式。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协调国家税务总局实现了营改增后担保机构免税政策的过渡和衔接,推动北京等6个试点省(市)代偿补偿政策落实,加强担保行业发展情况分析。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开展应收账款融资工作,研究制定《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继续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共同推动在四川省绵阳市开展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试点工作。

(四)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做好平台网络建设和服务信息报送工作。加强示范平台动态管理,完成第二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的复核工作,190家平台通过复核。主办首届“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共有3189个项目通过“创客中国”平台报名参赛,大赛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双创”氛围。继续完善中小企业管理咨询专家信息库,目前已有六批入库专家570名。加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运行监测和分析研判工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运行监测工作的通知》。继续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和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全年完成对50万名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和1000名中小企业领军人才的培训。继续与教育部联合举办全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新注册高校毕业生达33万余人。

(五)推动中小企业交流合作与市场开拓。召开了第五次中德中小企业政策磋商会、第三次中美中小企业政策对话会、第七次中欧中小企业政策对话会,参加了第23次APEC中小企业部长会议、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交流对话活动、中欧工业对话磋商机制会议、第12次金砖国家经贸联络组会、第2次金砖国家中小微企业圆桌会,接待了第五期德国中小企业经理人来华交流班,不断深化与有关经济体在中小企业领域的交流合作。成功举办了第9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和第13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推进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正式批复设立中欧(江门)、中德(芜湖)、中德(浦江)中小企业合作区。与广东省政府在揭阳市联合主办第二届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会。与中国银行共同印发了《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推动搭建中小企业市场开拓经贸合作平台。

2017年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

2017年,我们将继续发挥好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机制作用,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积极扶持、加强引导、完善服务、依法规范、保障权益为方针,进一步营造和优化创业创新发展环境,落实和完善财税、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作用,改善中小企业服务环境和融资环境,结合《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推动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创新转型发展,扩大城乡就业,不断培育新增量、新动能。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着力改善政策环境。切实抓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组织实施。配合全国人大继续做好《中小企业促进法》修订及贯彻实施等相关工作。加强中小企业运行监测,结合经济形势变化和小微企业反映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出新措施、新办法。推动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等工作。

二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继续推进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设立运营等工作,带动社会资本促进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发挥好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带动作用,配合财政部等部门做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

三是进一步改善融资环境。配合金融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各项政策。深化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继续做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代偿补偿资金管理有关工作,推进省级再担保机构建设。联合人民银行等共同做好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工作。积极利用大数据为中小企业增信,引导互联网金融机构开展小微企业融资业务。

四是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转型。继续开展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遴选公告工作。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推动中小企业创新转型发展。利用“互联网+”,推动共享制造,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和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推进工程。完善“创客中国”公共服务平台,继续举办“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推动智慧集群的建设和试点,研究制定智慧集群培育方案。

五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挖掘和发挥大数据作用,推动构建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平台。依托专业化服务机构,发挥专家志愿者队伍作用,推动开展中小企业政策服务和志愿服务。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加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动态管理。完善中小企业管理咨询专家信息库,鼓励支持管理创新。组织实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和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

六是推动国际交流合作。用好双边、多边交流合作机制,落实各项机制功能。支持条件成熟的地方到海外建设中国中小企业中心,为境内外企业之间、各类服务机构之间搭建顺畅有效的合作渠道。加快中小企业中外合作区建设,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联合中国银行实施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办好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为中小企业搭建展览、展示、合作、交流的平台。

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绿色制造全面起步,工业绿色转型步伐加快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 高云虎

 

图为废液晶屏智能分离机

2016年主要工作

2016年,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全面推行绿色制造的要求,扎实推进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约5%、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同比下降约5.3%,能够完成年度目标。绿色制造开局良好,积极推动实现了一批理念性的创新、制度性的创新、措施性的创新。

一是加快推进工业绿色转型提升,开创绿色制造工作新局面。坚持把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作为工作中心和重心,稳步推进绿色制造工程顶层设计。一年来,发布第一个聚焦工业绿色转型的《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工业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进一步加强工业绿色发展宏观指导。发布第一个聚焦制造业绿色提升的《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首次组织实施绿色制造工程专项,利用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了一批联合体推进绿色设计平台建设、绿色关键工艺突破、绿色供应链构建。会同国标委加快绿色制造相关标准制订和发布,以标准为引领带动企业绿色转型,完善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标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深入开展工业绿色低碳试点示范,组织实施绿色制造专项行动,推动11个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51家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会同中国工程院组织赴甘肃兰州、内蒙古包头、宁夏银川、青海西宁等地开展绿色制造“院士专家行”活动。

二是着力强化工业节能法制建设,健全工业节能监察新机制。发布第一个工业节能领域部门规章《工业节能管理办法》,界定了工业节能概念和管理职责,健全了工业节能管理体系,细化了工业节能管理手段,对工业企业特别是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切实加强工业节能管理。首次设立节能监察专项,加强工业节能监察体制机制建设,节能监察对落实国家重大产业政策和规范市场环境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组织31个省区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及近2万人的节能监察队伍,对全国范围4131家重点用能企业实施了国家重大工业节能专项监察,重点抓好钢铁行业能耗专项检查、重点行业能耗限额标准贯标专项监察以及电解铝、水泥行业阶梯电价政策执行专项监察,通过强化能耗限额标准贯彻落实,推动工业企业、地方主管部门加强技术改造力度。组织专项检查组,对20省区市进行督查。一次性培训2000名节能监察业务骨干。在钢铁行业能耗专项检查中,全面核查具有冶炼能力的钢铁企业568家,发现一批存在部分工序超标等违规行为的企业,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有力地配合了钢铁化解过剩产能工作。

三是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工艺,打造传统制造业清洁化改造新格局。联合财政部实施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削减行动计划,指导地方围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实施挥发性有机物削减计划,支持26个高风险污染物削减项目。加强有毒有害污染控制,印发《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发布三批汽车禁用物质要求符合性情况名单,控制和减少电器电子产品和汽车产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联合科技部、环境保护部等发布《国家鼓励的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品目录(2016年版)》,从源头减少有毒有害原料(产品)使用。联合环保部推行水污染防治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方案,指导地方在造纸等11个重点行业实施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行动。第一次启动生态信息化工程,构建工业领域生态信息共享平台。开展长三角、珠三角清洁生产能力提升培训计划,组织首批近300家单位、3500多人开展在线培训。实施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完善取水定额和节水型企业标准,推动水效对标达标,支持一批高耗水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积极推动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加强非常规水资源利用。

四是继续加大行业规范管理力度,营造资源综合利用新环境。加强对废钢铁加工行业事中事后监管,修订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发布《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和《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组织编制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产品溯源管理实施方案,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环保装备制造等行业规范条件。发布一批符合轮胎翻新行业、废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等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实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建设44个示范工程项目,带动区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与生态协同发展。国家第一次支持在贵州省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试点示范,建立健全水泥窑协同处置长效机制。推动河北承德等12个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引导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发展。会同财政部、商务部、科技部开展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工作。组织开展再制造产品认定,编制《再制造产品目录(第六批)》。

五是积极开展绿色制造评价,壮大绿色制造新产业。支持企业开展工业产品绿色设计,发布两批99家生态(绿色)设计试点企业以及119种绿色设计产品名录,引导企业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向绿色低碳、清洁安全转变。首次利用绿色信贷支持300个绿色制造项目。深化绿色制造评价与服务,评选确定第一批35家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大力培育新动能,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组织开展节能服务进企业活动,推动节能服务公司与工业企业紧密对接,将先进技术、装备引入工业企业。会同水利部积极推广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装备,加强工业节水技术交流,提高企业节水意识,增强节水能力,推广合同节水新模式、新服务。组织编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目录》,确定77项工业固废及再生资源领域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支持开展重大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化示范,完成“废液晶屏资源化技术装备”“蓄热式电石生产新工艺”“生活垃圾无热载体蓄热式旋转床热解成套技术”等一批节能环保装备科技成果鉴定,促进先进适用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的产业化应用和推广,积极培育发展绿色制造产业。深入推进四省一市甲醇汽车试点工作,山西晋中甲醇汽车试点工作完成验收。

2017年工作思路

2017年是落实“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全系统要坚持把推进工业绿色发展作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制造2025》要求的硬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和《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为确保完成国家“十三五”工业绿色发展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一是加快推动绿色制造体系构建。全面落实制造强国建设战略,组织实施好绿色制造工程,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实施绿色制造专项,加强绿色制造体系宣传,积极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建立绿色制造评价机制,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百家绿色示范工厂,深化百家生态设计企业试点,发布百项绿色设计产品名录,推进建设一批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绿色转型城市,完善绿色制造标准体系,推进“互联网+绿色制造”,推动建立绿色制造服务平台,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

二是进一步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紧紧围绕制造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提升,实施重点区域流域生产过程清洁化改造、重点行业能源利用高效低碳化改造、高耗水行业水资源利用高效化改造等行动计划,推进落实挥发性有机物削减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等实施方案,大力推进节能、节水、清洁生产技术改造。

三是不断完善节能与绿色发展新机制。继续利用绿色信贷、专项建设基金等支持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相关项目,实施能效、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发布节能、低碳、节水、综合利用等技术装备目录,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装备。进一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节监察机构和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专项监察。推动资源循环绿色发展示范工程建设,推进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管理。积极鼓励和探索用能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节能量交易、绿色金融等市场化新机制,激发节能减排动力。

四是深入推进绿色制造试点示范。深化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工业领域煤炭高效清洁利用、低碳工业园区、绿色设计企业、再制造等试点工作,树立典型发展模式和标杆企业,引导各地区、各行业绿色转型。加快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开展试点和产品溯源管理工作,推进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

安全生产司:认真学习系列讲话精神,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全生产司司长 肖春泉

 

图为全国禁化武履约工作座谈会召开

2016年主要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多次强调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求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观念,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坚持发展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李克强总理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以更大的努力、更有效的举措、更完善的制度,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工信部党组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把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认真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生产司按照部党组工作部署,在民爆行业安全监管、指导工业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推动发展安全产业、严格履行禁化武国际公约等方面,全方位开展了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扎扎实实做好民爆行业安全监管工作。

履行好民爆行业安全监管职责。近几年来,由于市场需求萎缩,民爆物品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凸显,企业间竞争加剧,一些地方出现恶性竞争势头,个别企业出现了安全投入减少现象,生产安全隐患增加。为了确保生产安全,一年里,安全生产司根据不同情况、在不同时段组织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安全检查督查活动。在部署了全覆盖全国安全大检查基础上,组织人员赴河北、内蒙古、山西、江西等10余省份进行了督查,推动地方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到位。另外,在一些重要时段,对民爆行业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再部署、再督促。对个别非法生产民爆物品企业进行了处置,维护了民爆行业生产安全平稳势头。

运用好智能制造提高本质安全水平。按照部党组“机器换人、自动化减人”的部署,大力推动民爆行业生产方式由“制造”向“智造”转变,提升技术和信息化含量,着力推进民爆生产线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目前,全行业90%以上工业炸药生产线引入了连续化、自动化炸药生产技术,50%以上工业雷管生产线采用了自动装填、人机隔离的生产工艺,73家生产企业在炸药包装环节引进了220台智能包装机器人,减人千余名。

谋划好民爆行业长远安全。组织编制了《民用爆炸物品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安全发展为指导思想,制定了行业科技进步、产品产业结构调整、智能制造和信息化建设、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等八大方面的实施路径和发展目标,为实现民爆行业的安全、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大力推进安全产业发展。

创新产融合作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集聚,培育安全产业。安全产业是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安全保障活动提供专用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产业。自2011年国务院将安全产业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产业以来,我国安全产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工信部联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联合签署了《促进安全产业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简称《协议》),通过国家产业政策,引导社会资本,为企业提供多种融资渠道。在《协议》指导下,140多家企业已与银行、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开展了对接,总规模为50亿元的国内首支地方安全产业发展投资基金落户徐州,探索出一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培育新兴产业的新途径。

优化政策环境,大力推动安全产业集聚发展。工信部会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出台了《关于促进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并配合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修订了《安全生产专用设备所得税优惠目录》,努力为安全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徐州、营口、合肥、济宁等地先后开展了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其中,徐州于2016年10月成为第一个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区。

引导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全力推进先进安全装备示范应用。针对道路交通、建筑、矿山、危化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问题,从源头治理入手,通过引导企业与保险、租赁等金融机构合作,探索创新商业模式,推动先进、可靠安全装备的示范应用。目前,汽车主动安全产品、智能安全建筑脚手架、矿山安全装备、危化品阻隔防爆安全装备等一批安全技术和装备已在各地开展示范应用。

三是做好禁化武履约工作,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和负责任大国形象。

依法加强监控化学品管理,夯实履约工作基础。切实落实国务院“放管服”要求,修订完善《〈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积极配合国务院审改办做好监控化学品行政许可审查工作。依法实施监控化学品设施建设、生产、使用和进出口等行政许可,不断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针对我国监控化学品企业数量多、中小企业占主体、行业集中度低等特点,在保障发展和严格履约的前提下,结合化工产业结构调整,强化规划、安全、环保和产业政策约束,积极推动兼并重组、向园区转移聚集,组织专家指导和帮助企业解决了大量履约困难和问题,促进了企业产品技术改进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国家禁化武办连续3年在全国组织开展了监控化学品监督检查,提高了地方主管部门的监管意识和企业的履约意识,夯实了履约基础。

严格履行禁化武公约,维护负责任大国形象。2016 年国家禁化武办加强与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及外交、国防、公安、海关、交通等相关部门的工作配合和沟通协调,认真制定工作预案,按时完成了2次国家宣布并顺利通过国际禁化武组织对我国工业设施的28次现场视察,协助完成10次日遗化武销毁视察。严格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加强宣传培训,从源头做好防扩散工作,未发生扩散事件。积极参加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缔约国大会、执理会和地区性履约国际会议,深入参与各项议题讨论,积极发挥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作用,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发挥履约平台作用,组织中国石油和化学联合会、中国监控化学品协会、重点监控化学品企业等参加化工安全与安保国际交流,为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服务。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履约氛围。为提高《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社会知晓度,全面履行公约义务,国家禁化武办集中开展了多层次履约宣传工作,编辑出版《中国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年度报告》,举办履约专题展览和履约流动展进企业活动,印制散发履约宣传手册和宣传画,在部门户网站设置固定宣传专栏,充分利用报纸等传统媒体、网络等新兴媒体扩大传播。几年来坚持不懈地开展宣传工作,社会各界对履约的认知程度和企业履约意识明显提高,禁化武履约工作得到更多理解和支持。

2017年工作思路

2017年,安全生产工作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重新梳理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安全生产工作改革思路,把安全生产工作融入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法规标准、行政许可等工作中。

按照2017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安全生产司将不断创新进取,紧密围绕《中国制造2025》、两化深度融合等部中心工作,深化民爆行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隐患排查治理,采取政策鼓励与市场引导相结合方式推进安全产业发展,加强监控化学品管理及禁化武履约法规制度建设,以扎实的工作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

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设备工程专家网

电 话:010-58950911、58950996  传真:010-58950910

地  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6区3号楼     邮  编:100070     网  址:www.cepe.org.cn    邮  箱: cxcg_2016@163.com

京ICP备09020853号-157 技术支持:北京国联视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